夏令营在美国已经是成熟的产业。
美国国家夏令营联盟(National Camp Association)估计,2005年夏天,约有600万美国孩子将奔赴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上万个营地。
美国至少有24000多个专业夏令营可供青少年选择。 " 丰富人生,创建未来 " 是美国夏令营联合协会(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.简称ACA)2004年度报告的题目。该年度报告中包括一份调查报告,是由一家知名的调查企业随机抽取92个夏令营的数据分析写成的。数据显示,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中96%的人结识了新朋友;93%的人认为通过夏令营认识了跟自己不同的人;92%的人认为在夏令营认识的朋友帮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,使他们对自己感到更自信;74%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,克服了平时不能克服的恐惧。
当年,我所撰写的《夏令营中的较量》引发了关于夏令营现象的研讨。1994年第3期《少年儿童研究》杂志,详细介绍了"夏令营应该怎样变革"理论研讨会上的14位专家的观点。
专家们认为,夏令营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方式,以探险磨练为内容的夏令营的出现,是一种积极可贵的发展和变革,但要讲究科学,导向全面。如教育部(当时为国家教委)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姬君式提出,夏令营变革不能全变成探险或吃苦夏令营,而应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,还要分年龄层次。夏令营的内容可以是培养兴趣的、也可以是学技术的,还可以大孩子带小孩子,甚至是全社会尤其是以团带队来帮助学校"为孩子创造磨练的机会"。
《学与玩》杂志总编辑马光复主张,夏令营应当突出"玩",就是要以"有趣"与"有益"的活动为主。北京市少年宫的全国优秀辅导员黄蕙认为,夏令营的成功经验在于群众性和教育性,她主张应当实体化即建立夏令营基地,并经常开展远足性的活动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李庆善副研究员则提出,应当赋予夏令营新的价值。他认为,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夏令营,主要蕴含着四个主义,即理想主义、集体主义、英雄主义、权威主义,但到80年代出现了挑战,讲理想主义就遇到了实惠主义,讲英雄主义就遇到享乐主义,讲集体主义就遇到个人主义,讲权威主义就遇到自由主义。他提出应倡导新的理想主义、新的集体主义、新的英雄主义和新的权威主义,也就是融合时代的新要求,来创造夏令营的新价值,使她具有新的生命力。
从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变革到中国的探索,或许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,不论把夏令营定位于一种教育还是一种产业,最终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,那就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水平,即教育的效果。换句话说,教育始终是夏令营的灵魂,教育也是一切夏令营最本质的特征,尽管这种教育可能是隐蔽的、了无痕迹的。